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既是人们行为的动力,也是行为的结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底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
利益关系是经济关系的背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权主体处于利益关系的核心。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经济行为主要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两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是人们物质利益的主要来源。它们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基本保障,对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的追求,构成传统体制下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每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内部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着个别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在它们与人民整体的根本利益之间,存在着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统筹规划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导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会议指出,“我们党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成功经验的总结以根本法载入了宪法。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说明,我国的所有制关系已经多元化;与此相对应,利益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多元利益结构。例如,在竞争性的商业领域,资本只有保值增值才能生存发展,企业资本把利润率作为自己的行为目标;劳动力市场承认职工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他们把以工资为主体的收入作为自己的行为动力。这类企业内部及其相互竞争的矛盾,显然比传统体制复杂得多。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
利益关系的动态演变与发展利益
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的诸多利益关系中,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为敏感,反映在意识形态上的争论也最为激烈。这种争论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工资增长问题。在现代经济思想史上,对于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新自由主义者(以哈耶克为代表)强调工资的成本效应,认为在经济扩张期大规模投资造成工资水平提高,工资上升是经济减速、周期性危机的原因,因而只有低工资的市场才可能是有效率的市场。这被后人概括为关于工资与周期关系问题的“投资过度论”。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凯恩斯左派等则强调工资的需求效应,主张提高工资水平,增加有效需求,以此提高市场的实现效率,被认为是“有效需求论”的倡导者。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理论界也有反映。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多元化人民利益,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通过伟大工程引领伟大斗争,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要求,完成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最近爆发的中美贸易争端,美方的贸易霸凌主义说到底,就是企图扼杀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按照《劳动合同法》和《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的要求,根据经济形势和劳动市场状况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提高最低工资,从而为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的重大变化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创造了条件。它避免了静态层面利益矛盾的激化和劳资博弈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不仅具有拉动需求、激励劳动供给、调节分配关系、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等多重经济效应,而且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得以重构、劳动纠纷得以控制、社会生活比较稳定的重要原因。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提高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抵消了成本效应。在这样有利的经济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推动企业采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迈进。同样从动态和发展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矛盾,也可以在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贯彻两个“毫不动摇”,逐步得到化解。由此引发的一个观点是,正确处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和各个层次利益之间的矛盾,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党的领导与发展利益的实现
在每个利益主体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怎样才能使“发展利益”得以凸显和实现?美国主流经济学家奥尔森提出,传统的集团行为理论认为,由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然而,“如果一个大集团中的成员有理性地寻求他们的自我利益最大化,他们不会采取行动以增进他们的共同目标或集团目标”。奥尔森提出的集团行为理论的悖论,构成了对实现全体人民发展利益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实际上回应了这一挑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生命线,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条件大变动等执政环境复杂性的长期考验,“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共同利益、实现伟大梦想的核心和抗拒各种风浪的中流砥柱。正如我国新修改的宪法所阐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处理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坚决反对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才能在伟大斗争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研究阐述这样的复杂矛盾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Copyright(c)2015 中国经济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 邮编:100345